关于教育4条金玉良言的建议(四)
家长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
其实教育孩子这件事,最重要的就是先搞清楚你家的情况,确定教育目标是什么。
然后就是好好了解你的孩子有什么特点,量身定做一个能达到你教育目标的计划。
盲目追捧一些跟你实际情况不符合的教育方式,不但徒增焦虑感,而且效果也不好。
大体来说,家庭条件有三个档次。
第一档是贫困。
贫困的意思就是缺吃少穿,上学的学费都是负担。
如果你家是这么一档,那你唯一的教育目标就是尽快脱贫。
对于大部分贫困家庭来说,如果孩子不是念书的上等材料,那么培养孩子有一技之长是最容易摆脱贫困的方法。比如孩子爱美,就去学裁缝理发。孩子爱吃,就做厨师。孩子心细,可以当护士。孩子动手能力强,就做技术工人。
这个层面的竞争其实不激烈,拼的是家长的意识。这些需要辛苦一点又要动点脑子的工作永远都缺人的,只要打定主意,选好方向,基本上就能吃上这碗饭,成功脱贫。
如果运气好赶上孩子念书天赋好。那么思路其实还是一样,建议读技术性强的专业:编程,工程师,医生等等,都是适合家贫而念书好的孩子的专业。
太穷的孩子不建议搞文艺,除非天纵奇才,否则成功概率太低了。如果你多关注就会发现,大部分艺术家包括优秀艺人,家境没有太差的,起码都是个小康。艺术这玩意儿需要一点闲情逸致,才容易养得出来。
第二档是小康。
什么叫小康呢?就是吃喝不愁,但也没有太多的资源给孩子继承。
这部分孩子确实要面对较强的竞争,才能保证自己不至于还不如爹妈。所以,其实这部分孩子在培养方向上,跟穷人家孩子道理也是一样:找到孩子竞争力最强的部分,然后好好培养。
幸运的是这部分孩子的家庭普遍还是能给比较好的支持,选择余地也比贫困家庭大多了。
而且这部分家庭可以承受一部分的试错成本,孩子也可以在很大的范围内发现自己的长处。文艺,体育,商业,技术,什么都可以。
这部分家长最需要警惕的就是盲目照搬所谓“贵族教育”,把时间金钱和亲子关系耗费在没有任何意义的事情上。比如斥巨资去参加海外夏令营,斥巨资学习贵族运动,花费大量时间苦练乐器等。
家长应该做的是把钱和时间用来培养孩子最强的部分,父母也适当地早早找资源和关系,帮孩子建立自信,发展特长,选定专业。
所谓虎妈式教育的一大弊病就是会让你看不出孩子到底擅长什么,因为自由发展的时间都被占满了。
第三档是成功人士。
这里所谓的成功人士,指的是已经脱离了普通人阶层的精英,已经有足够的资源给子女继承。对于这部分人来说,教育的目的可就不是往上爬了,而是保持住优越感,别往下掉。
所以这个阶层从趣味上,会玩一些平民很难参与的运动,其特征是没用(商业化程度轻,很难靠这个赚钱),麻烦(练习成本高,一般人玩不了)。比如一些水上运动,冰上运动,还有一些冷僻运动——很多贵族学校都有wrestling,摔角,很难想象吧。
而在学业上,这个阶层的娃如果有出息,家长就指望着娃继承家业。他们不需要竞争,需要的是综合能力过得去,放在管理岗位上能基本胜任。所以贵族学校的教育理念就是让孩子们从小关心国家大事,培养使命感。至于数理化,差不多就得了。有时间还是多练练演讲,多参加点社交活动。
这个阶层的娃如果没出息,那么就要靠社交和贵族习气来维持优越感了。艺术策展人,时尚,慈善等不太需要特别的才能,但是需要圈子的工作就很适合。
对于出身不够理想的人来说,所谓眼界,不是去了几个高级夏令营,参加了多少豪华游。最重要眼界就是不要把自己看死,记住人生还很长,终身学习很重要。起点低不要紧,一步步往上走,先脱贫,再慢慢增强实力,只要持续努力,谁都有机会。
贵族教育是一种享受。20岁的时候没有机会出国留学环游世界,40岁,60岁也可以。这种事情,根本没必要在年轻甚至年幼的时候乱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