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维教育解读AI智能体
你可能听过这个词,但到底什么是 AI 智能体呢?今天八维教育人工智能专业来聊聊 AI 智能体:
简单来说,它就是具备自主感知环境、决策规划和执行任务能力的智能系统。它可以是软件,也可以是硬件,最关键的是,它拥有自主性、适应性和交互能力三大特征。
AI 智能体能够通过传感器或数据输入来感知周围环境,然后基于算法自主做出决策并执行动作,最终实现设定目标。这其实就是在模拟人类的 感知、思考、行动这一完整过程。
不过要注意的是, AI 智能体不一定是机器人这样的物理形态,更多时候是以软件形式存在。说到关键能力,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是自主性,它不需要人工干预就能完成任务。比如你问智能语音助手今天天气如何,它能自动给你准确的回答。
第二是适应性,它能通过机器学习不断优化自己的行为,就像自动驾驶汽车,会根据实时路况调整行驶路线。
第三是交互性,它可以支持语音、图像等多种交互方式,我们平时遇到的客服对话系统就是典型例子。
那么, AI 智能体和智能机器人有什么区别呢?
简单来说, AI 智能体 更注重大脑功能,也就是认知决策和虚拟服务落地,比如由大语言模型驱动的虚拟助手,而智能机器人则需要依赖机械结构来实现物理交互,比如工厂里的工业机械臂。
不过未来这两者很可能会融合,形成智能体加机器人的完整系统。
要理解 AI 智能体是怎么工作的,我们可以看看 PS 模型框架,这个框架包含四大要素:性能指标、环境执行器和传感器。
举个例子,在自动驾驶中,摄像头作为传感器采集路况信息,算法根据性能指标规划最佳路径,最后通过方向盘控制这个执行器来实现车辆转向。
目前, AI 智能体已经在很多领域得到应用,在虚拟服务方面,有智能客服、内容创作等,在工业控制领域,有自动化生产线管理,在消费电子领域,我们熟悉的手机助手、智能家居中枢都是典型的 AI 智能体应用。
随着强化学习和多模态技术的进步, AI 智能体正在从完成单一任务的代理向复杂环境下的通用智能方向发展。未来,它很可能成为连接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核心枢纽。
未来AI智能体连接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核心枢纽,八维人工智能专业开设了NLP(自然语言处理)和CV(计算机视觉)两大方向:
NLP方向培养的目标岗位为:自然语言处理工程师、语音识别工程师、AI大模型工程师等相关岗位;我们的实训项目涵盖了金融、医疗、教育、法律等垂直领域的热点应用场景,体现了RAG、GraphRAG/LightRAG、知识图谱、大模型、语音识别、语音合成、Agent等新热技术的应用;
CV方向主要培养的目标岗位为:感知算法工程师、SLAM算法工程师、机器人算法工程师以及多模态大模型算法工程师等相关岗位;实训项目涵盖了具身智能、工业小样本缺陷检测、3D人脸重建与实时驱动、数字人生成、多模态、智能体开发等多个任务;满足制造业、计算机软件和互联网等行业算法工程师岗位的培养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