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光环渐褪,能力价值凸显 —— 高校专业调整与就业市场的双向奔赴
2025-07-10 13:50:13来源:八维教育点击:次
2025 年就业季帷幕已经拉开,千万高校毕业生在这个夏季一同涌入市场。市场上的一个现象引人关注: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设计、高端装备制造等关键战略领域,部分具备扎实实践技能的本科毕业生,其起薪水平十分可观。有关数据显示,在数字化、智能化岗位集群中,雇主为特定硬核技能(如 AI 模型部署优化、工业软件深度开发、高精度设备故障智能诊断等)支付的薪酬溢价高达 30%-50%,远高于同等学历背景所带来的平均薪资增幅。这清晰地表明,当岗位所需的能力复杂度超越传统知识传授体系时,市场正在用真金白银重新定义人才价值。换而言之,技能在职场上的重要性正逐渐超越学历。
对于不少职位来说,随着行业变化不断加速,大学教育的滞后性缺点正在放大。国内外高校都在寻求更灵活、更聚焦、更贴近行业的教育模式。因此,教育链是时候做出改变了。
面对就业市场传递的强烈信号,高等教育体系的供给侧改革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与速度展开。6 月 30 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布《关于开展 2025 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出,要把优化专业设置作为高等教育改革重点。通知中列举了 16 个重点产业和领域,支持高校对接相关产业设置本科专业。这 16 个重点产业和领域中,战略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包括: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量子科技、新能源、新材料、低空经济、具身智能、自动驾驶。以人工智能为例,自 2018 年被列入本科专业目录以来,人工智能一直是高校竞相布局的热点,近 5 年有 406 所高校备案和审批通过该专业,堪称高等教育领域的 “大热门”。这一政策是教育链对接产业链的系统性重构与支持。
近年来有数百个与社会需求脱节、就业率持续低迷的传统专业被预警、缩减或停招。与此同时,数百所高校密集增强或强化智能、生物科学、量子科学等专业。
除此之外,职业教育也是众多人才的选择之一。与传统高校相比,职业教育胜在专业够精、时间够短、就业够快等特点。职业教育更新专业频率相较于传统高校来说更快,专业设置上更加精准,在培养人才时更加专注于人才实践技能的提升,而非死记硬背理论公式等。职业教育的优势在于培养人才时间更短。传统高校的课程内容较多,难以集中注意力在专业技能上,致使学生学习注意力被多门课程分散,拉长学习时间。长此以往,培养出来的人才必然与国家需求脱节,毕业后影响就业。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更快于传统高校毕业生。职业教育流水线式培养企业所需人才,针对企业用人要求靶向培养,让每个学生就业快人一步。教育部的指引与高校的快速响应,让产教融合真正落地。这种深度协同,标志着专业设置从 “学科理论为主” 向 “产业需求为主” 的历史性跨越。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如何尽早入局,在互联网行业的细分领域中分一杯羹。互联网行业因其轻资产(没有仓储物流厂房设备)、高毛利(主要靠在线广告 / 交易佣金 / 虚拟道具 / 付费会员盈利),资本密集的特点,造就了众多白手起家的亿万富豪以及从业人员的高薪,成为应届校招和社招求职最热门的就业方向之一。
要抓住互联网行业的工作机会,并不一定非要 985、211 高校计算机专业才行,普通求职者做到这三点,一样有机会。首先,你要尽早明确求职目标。其实,互联网行业中,岗位没有好坏之分,只在于你是否喜欢,把自己的兴趣、专业技能相结合进行取舍,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其次,你要尽可能多地学习技能。众所周知,互联网行业中技术迭代之快令人惊讶。一旦停止学习,手中的技能就有可能落后于他人,导致难以实现高质量就业。即使此刻你的技能足够应付眼前的工作,但未来仍有可能被时代淘汰。最后,你要尽可能多地积累实践经验。有了实践经验,撰写简历和面试时,才能言之有物,大幅提升通过率。当然,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让你在应对复杂工作任务时表现得更加得心应手。以研发岗位为例,这类岗位是互联网行业中平均薪资最高的岗位,近些年随着人工智能的火爆,薪酬水涨船高。特别是位于金字塔尖的算法工程师岗位,薪酬更是高到令人羡慕,因而岗位更倾向于有编程实战经验的人才。
总而言之,互联网行业是一个适合大多数人的行业,快节奏、高强度对应快速成长、高薪资,需要极强的自驱力,持续学习新技术、新产品、新玩法,并将其运用到求职和实际工作中,才能实现个人的可持续发展。
学历在当前仍有其意义存在,它是对学生过往学习经历的见证,也是对努力的认可。然而,在时代的洪流中,它更像是一块 “敲门砖”,并不能直接决定人生高度。因此,拥有一技之长,才能开辟通往美好生活的康庄之路。